其他

「香港人對參與義工服務之觀感」調查結果發布會
多做義工 社會快樂融洽 推動「全城行義一分鐘」

聯合國公布的《2017年全球快樂報告》指出香港人的快樂指數遜於新加坡、台灣、日本及南韓,香港人生活繁忙加上近年社會在種種不同的衝擊下,社會關係變得緊張,彌漫著一片不信任的氣氛。愛是人與人之間最強的連繫,而助人就是具體的表達方式,義務工作以無償助人,相信可以把人連結起來,加強社會互信關愛基礎。

東華三院、和富社會企業及傑出生命計劃聯同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進行了「香港人對參與義工服務之觀感」調查。是次調查招募了一班退休人士擔任義務訪問員,由社會政策研究中心負責培訓及進行督導,調查於本年6月進行,並成功透過電話訪問了514位年滿12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

參與是次調查的受訪者,約有七成是在職(71.0%)及已婚人士(68.8%),因此調查結果會較傾向反映這個組群的現況。調查發現,接近三成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有參與義工服務(27.8%),他們以10分為滿分的投入程度作自我評分,整體平均分有7分,表示他們參與義工方面頗為投入。是次調查的受訪者以在職及已婚人士為主,因此有八成受訪者表示參與義工面對的主要困難是「工作繁忙,難抽時間」(80.7%)及「忙於照顧家庭」(75.9%),有五成多認為「社會缺乏呢方面嘅宣傳和資訊提供」(55.6%),其次是「對參與義工嘅興趣不大」(46.5%)、「身體狀況欠佳」(42.8%),以及「參與其他社交活動,難抽時間」(34.2%)。

訪問中,我們列舉了十一項日常生活的行義方式[1],了解有多少受訪者曾經實踐過,當中發現九成以上有「按住升降機嘅開門掣,方便其他人出入」(97.7%)、「珍惜食水、食物,減少廚餘」(91.6%)及「遇到迷路嘅人幫佢地引路」(90.5%);六至七成受訪者會「扶有需要人士上落樓梯、過馬路或幫忙拎重物」(78.2%)、「發現身邊嘅人受情緒困擾,會鼓勵或者協助佢搵專業人士幫手」(73.7%)及「遇到自己認為不合理嘅事挺身而出幫助他人」(66.3%),四成多表示有「幫襯社企,購買佢哋嘅產品或者到社企餐廳用膳」(48.4%)、「向互不相識嘅人講鼓勵嘅說話」(45.7%),只有三成人士有「對社會政策表達意見」(35.6%),兩成表示有「登記器官捐贈」(25.5%)及「幫助鄰居買嘢或者做家務」(24.9%)。

研究同時發現受訪者參與義工的投入程度愈高,他們愈傾向覺得生活開心及社會融洽,而愈多參與不同行義方式的受訪者,也愈傾向覺得社會融洽。無論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有否參與義工,他們有接近九成認同多參與義工服務可幫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變得融洽(89.8%)。

調查或反映香港人生活繁忙及面對不同方面的生活壓力下,難以投放額外的時間及精神了解和參與常規的義務工作。即使如此,繁忙的香港人從日常生活中行義,同樣也可實踐義務工作的精神。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參與這種「義務工作」,既可助人自助,同時為自己帶來快樂人生及促進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融洽氣氛。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博士認為大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九成受訪者認同多參與義工服務可幫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變得融洽。鍾博士表示,參與義工服務所付出的時間多寡,並非最重要的事情,我們期盼的是每個人也可以從付出及服務中,也有服務他人的精神,即使只是一分鐘。

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先生分享,一個健康的城市,市民的精神健康十分重要。在繁忙工作和生活壓力下,用輕鬆具創意的方法,從小「行義」,釋放正能量,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並將「行義」融入生活,成為日常生活習慣,共享助人自助生活的美好同快樂。

另外,大會推動「全城行義一分鐘」,鼓勵大眾市民付出一分鐘的時間,把自己對別人的關心,用最直接及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即使只是一分鐘,自己不但重新得到力量,亦令社會更加快樂融洽。

有關調查的詳細資料,請參閱︰

附件一《香港人對參與義工服務之觀感》調查結果摘要

關於東華三院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三院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09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9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4個教育服務單位、219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的社會服務單位,以及2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負責宣揚東華三院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等工作,藉此推動保護文化遺產。

請參閱網址︰http://www.tungwah.org.hk

關於和富社會企業

和富社會企業(和富)由李宗德博士GBS, OStJ太平紳士於九十年代中期創辦,致力培育「負責任公民」,並推動多元化的社會服務包括青年發展、教育服務、長者護理等。透過企業的效益管理模式,有效及靈活調配資源,提高社會服務的質量,惠澤更多有需要人士。和富的聯營機構包括有中華青年交流中心(香港)、蒲窩青少年中心、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及頌恩護理院,此外亦於全港大專院校建立了和富領袖網絡,以及於中小學界建立了和富青少網絡。和富深表認同官、商、民三方合作,因此積極與不同界別的人士及群體合作,攜手宣揚「人和家富,民和國富」的信念。

請參閱網址︰http://www.wse.hk

關於「傑出生命計劃」

傑出生命計劃創立於2007年,是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本會以「致力義務工作、推動全人發展」為建會理念。我們以青年的創意思維作主導,籌辦有意義及嶄新的社會活動和多元才藝培訓,鼓勵青年人以積極的態度,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創建傑出人生,為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本會由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商界領袖及才藝培訓的專業人士所創辦,冀以完善的企業管治、廣泛的社會網絡及創新思維,推動跨界別合力推廣義務工作,凝聚社會資本,致力全人發展,鼓勵更多人加入義工行列,廣泛服務社群。

詳情請參閱網址︰http://www.givers.org.hk

[1] 取材自義務工作發展局與義工資訊網的《101種行義方式》再加以修訂,義務工作發展局以此表達義工方式可從日常生活做起。參考網頁:http://www.volunteerlink.net/datafiles/A038.pdf

* 完 *

傳媒查詢:
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歡迎致電2766 5731 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與鍾劍華博士聯絡
東華三院 歡迎致電2245 4919 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與梁淑怡小姐聯絡
和富社會企業 歡迎致電3651 5282 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與方明峰先生聯絡
傑出生命計劃 歡迎致電2110 3883 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與陳潔梅小姐聯絡

 

(左起)「傑出生命計劃」創會會長梁美儀小姐、和富社會企業企業發展經理羅丹玲小姐、精神專科醫生曾繁光醫生、東華三院義工服務推廣委員會主席劉劍雲女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博士及研究助理呂悅華小姐提倡「全城行義一分鐘」。

(左起)「傑出生命計劃」創會會長梁美儀小姐、和富社會企業企業發展經理羅丹玲小姐、精神專科醫生曾繁光醫生、東華三院義工服務推廣委員會主席劉劍雲女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博士及研究助理呂悅華小姐提倡「全城行義一分鐘」。

嘉賓與參加者合照,全力推動「全城行義一分鐘」。

嘉賓與參加者合照,全力推動「全城行義一分鐘」。

 

附件一:《香港人對參與義工服務之觀感》調查結果摘要

  • 受訪者背景514位)
性別 (N=514) 男性:45.7%;女性:54.3%
年齡 (N=511) 介乎12-80歲或以上12至19 歲:2.9%20 至39 歲:34.8%40 至59 歲:43.1%60歲或以上:19.2%
教育程度(N=510) 小學或以下:11.0%中學:42.7%大學 / 專上學院或以上:46.3%
婚姻狀況 (N=506) 單身:26.9%已婚:68.8%離婚 / 分居:2.6%喪偶:1.8%
工作狀況 (N=510) 在職人士 (包括僱主、僱員或自僱人士):71.0%失業 / 待業:2.7%退休人士:12.2%家庭照顧者 / 家務料理者:10.4%學生:3.7%
  • 是次調查的受訪者,約有七成是在職(71.0%)及已婚人士(68.8%)。調查結果會較傾向反映了這個組群的現況
  • 參與義工的情況 (N=143):

1) 七成(72.2%,371人)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並沒有參與過義工服務,接近三成(8%,143人)表示有參與

2) 從143名在過去最一年有參與義工服務的受訪者得知,他們參與義工的頻率中位數是3次,一年參與不超過5次的受訪者佔67%。

3) 以0至10分評價自己參與義工的投入程度,7成多受訪者 (73.1%)評價自己參與義工的投入程度有6分或以上,整體平均分是7分。

  • 參與義工的困難(N=514: 有八成受訪者表示參與義工面對的主要困難是「工作繁忙,難抽時間」(80.7%),9%則表示「忙於照顧家庭」。有五成多認為「社會缺乏呢方面嘅宣傳和資訊提供」(55.6%),其次是「對參與義工嘅興趣不大」(46.5%)、「身體狀況欠佳」(42.8%)及「參與其他社交活動,難抽時間」(34.2%)。
  • 受訪者的行義方式及對義工服務的理解:
曾試過做出以下行為 認為以下行為屬於義工服務
整體 佔該年齡群組百分比% (人數)
人數 人數 12-19 20-39 40-59 60以上
「按住升降機嘅開門掣,方便其他人出入」 502 97.7 120 23.3 46.7 (7) 15.7 (28) 21.8 (48) 34.7 (34)
「珍惜食水、食物,減少廚餘」 471 91.6 86 16.7 40.0 (6) 12.4 (22) 15.0 (33) 24.5 (24)
「遇到迷路嘅人幫佢地引路」 465 90.5 191 37.2 73.3 (11) 30.3 (54) 35.5 (78) 45.9 (45)
「扶有需要人士上落樓梯、過馬路或幫忙拎重物」 402 78.2 231 44.9 86.7 (13) 39.9 (71) 44.5 (98) 46.9 (46)
「發現身邊嘅人受情緒困擾,會鼓勵或者協助佢搵專業人士 (如:社工、心理醫生等) 幫手」 379 73.7 232 45.1 * * * *
「遇到自己認為不合理嘅事挺身而出幫助他人」 341 66.3 120 23.3 60.0 (9) 16.9 (30) 20.5 (45) 34.7 (34)
「幫襯社企,購買佢哋嘅產品或者社企餐廳用膳」 249 48.4 104 20.2 46.7 (7) 16.9 (30) 18.6 (41) 24.5 (24)
「向互不相識嘅人講鼓勵嘅說話」 235 45.7 203 39.5 80.0 (12) 30.9 (55) 40.9 (90) 43.9 (43)
「對社會政策表達意見」 183 35.6 74 14.4 40.0 (6) 9.6 (17) 10.9 (24) 26.5 (26)
「登記器官捐贈」 131 25.5 113 22.0 53.3 (8) 20.2 (36) 19.1 (42) 25.5 (25)
「幫助鄰居買野或者做家務」 128 24.9 246 47.9 * * * *
以上均沒有 1 0.2 148 28.8

備註:*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 參與義工投入程度愈高的受訪者,他們愈傾向覺得生活開心(r=186**, p<.05) 及社會融洽(r=206**, p<.05)
整體平均分 (N人數) 與義工投入程度的關係(N人數)
受訪者生活開心的評分 6.2 (512) .186** (142)
受訪者對社會融洽氣氛之評分 4.8 (507) .206**(142)

備註:** p<.05,表示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 愈多參與不同行義方式的受訪者,也愈傾向覺得社會融洽(r=130**, p<.001)
整體平均分 (N人數) 行義之頻率 – 有做過多少項行義行為 (N人數)
受訪者對社會融洽氣氛之評分 4.8 (507) .130**(507)

備註:** p<.01,表示有統計學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