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 of this press releas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安老信託服務需要》調查研究結果發布會
近年,香港人口持續老化,喪偶及無子女照顧的長者增加,愈來愈多長者擔心日後記憶及智力衰退時,會失去管理自己財政以及其他生活的能力。為了探討長者對晚年生活安排的認知,特別是對「持久授權書」及信託服務的認識程度,東華三院去年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安老信託服務需要」調查研究,希望藉此了解香港長者就晚年生活所作的規劃和準備狀況。
是次研究覆蓋全港5個地區,包括新界東、新界西、九龍東、九龍西及香港島,透過街頭訪問形式隨機於各地點訪問最少100名長者,合共訪問了526名其本人或配偶擁有50萬或以上資產的55歲或以上長者。
就長者對晚年生活的財政安排方面,調查結果顯示,長者在管理財產時遇上困難,傾向尋求子女(40.3%)或配偶(24.0%)的協助,而接近3成的受訪者會自行處理(28.9%),較少會向他人求助。另外,超過五成的受訪者表示,現時管理個人財產時並沒有遇到任何困難(53.8%)。
另外,調查又發現,超過七成的受訪者沒有透過正式途徑(簽立遺囑、一般授權書、持久授權書或設立信託的方式)管理個人財產(75.3%),只透過個人親身處理或口頭安排親友協助處理。若透過非正式途徑管理財產,當授權人病重或失去認知行為能力時,有機會出現法律風險及容易引起家人的爭拗。
調查結果亦反映,只有少於兩成(16.0%) 的受訪者表示曾「聽過持久授權書」,反映長者對持久授權書的認識不足。「持久授權書」推出至今超過20年,是一份保障長者於不幸患上疾病,並在精神上無行為能力時,可委託授權人協助處理財產及財政事務的法律文件。其實不論長者是否採用此類授權文件管理財產,他們若了解有關「持久授權書」的資訊,可在規劃晚年的時候有多一個選擇。因此,研究建議加強推廣「持久授權書」,從社區入手,透過地區團體、法律及醫療機構舉辦公眾講座,讓長者有渠道認識「持久授權書」。
另外,調查結果亦顯示,只有約4成(43.3%)的受訪者認同公共信託可以協助處理財務安排,但不認同的卻超過5成 (56.3%),而在是否支持香港成立公共信託服務的反應則見相約,過半數表示不支持(54%),亦有45.1%支持香港成立公共信託服務。不過,若假設受訪者患有認知障礙症時,有近6成受訪者表示希望有人代理財產管理。由於獨居、喪偶或無子女的長者在身體轉差或失去認知能力時,無法從家庭或親友中得到支援,是較需要由第三方提供的代理財產服務,可是一般階層較難負擔私人市場所提供的相關服務。因此,研究亦建議業界可進一步研究香港應否設立收費相宜、可負擔及具信賴的安老信託服務,以協助缺乏家庭支援的長者安享晚年。
持久授權書
《持久授權書條例》於1997年制定。持久授權書容許授權人在精神上有能力行事時,委任受權人,以便在授權人日後變得精神上無行為能力時(如患上認知障礙症),受權人可根據授權人的意願,照顧其財務事項。20
公共信託服務
信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財產安排,由財產擁有者(委託人)透過訂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約將個人指定資產交予受託人或機構負責管理。受託人或受託機構會根據委託人的意願負責管理資產及向指定受益人分配資產。不過設立私人信託服務的資產總額入場門檻動輒為500萬元以上,一年管理費為資產淨值的1%或以上。政府於2016年的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就為有特殊需要人士設立公共信託事宜作可行性研究。
東華三院簡介 (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三院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21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30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5個教育服務單位、229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的社會服務單位,以及2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負責宣揚東華三院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等工作,藉此推動保護文化遺產。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CASR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隸屬於社會科學院,於2010 年成立,旨在成立一個跨部門及跨院校的平台,集合社會科學院及其他學科的專家人材,以促進及支援不同範疇的研究項目。此外,本研究中心亦為大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樑,為政府、非政府組織、媒體及其他團體提供研究顧問服務。透過進行政策研究、民意調查、舉行研討會、工作坊及其他相關活動,向大眾分享有關研究的成果,從而回饋社會及教育大眾。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85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聯絡。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總主任姚子樑博士太平紳士(右二)、東華三院社會服務主任(服務發展)婁振陽先生(右一)、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項目統籌主任陳嘉兒女士(左二)、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高級項目助理林庭樂先生(左一)主持發布會;並聯同老人專科王春波醫生(左三)、郭匡義律師(右三) 以及長者代表陳衍梨婆婆(中)一起鼓勵更多長者認識持久授權書,及盡早為晚年生活作好準備。
老人專科醫生王春波醫生(右一)於發布會上分享其專業經驗及意見。
郭匡義律師(左)於發布會上,分享訂立遺囑和持久授權書的作用及法律程序,讓公眾人士認識相關的法律知識。
長者代表陳婆婆分享她在退休後如何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
問卷調查內容重點
- 長者現時在管理個人財產時,遇到什麼困難?(可選多項)
遇到的困難 | 人數 | 百分比 |
沒有任何困難 | 283 | 53.8% |
不清楚如何管理 | 125 | 23.8% |
怕麻煩 | 125 | 23.8% |
管理費用高昂 | 53 | 10.1% |
擔心家庭壓力或出現爭執 | 52 | 9.9% |
其他 | 3 | 0.6% |
- 長者遇到管理財產嘅困難時,你會搵邊個幫手?(可選多項)
遇到管理財產困難,會搵邊個幫手 | 人數 | 百分比 |
子女 | 212 | 40.3% |
沒有/自行處理 | 152 | 28.9% |
配偶 | 126 | 24.0% |
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基金經理、保險經紀等) | 85 | 16.2% |
朋友/同事 | 61 | 11.6% |
親戚 | 51 | 9.7% |
社區組織(包括社工、區議員等) | 25 | 4.8% |
其他 | 5 | 1.0% |
- 長者認識管理財產方法的途徑?(可選多項)
認識管理財產方法的途徑 | 人數 | 百分比 |
子女 | 157 | 29.8% |
傳媒(報紙/雜誌/電視/電台) | 143 | 27.2% |
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基金經理、保險經紀等) | 132 | 25.1% |
沒有 | 81 | 15.4% |
朋友/同事 | 79 | 15.0% |
配偶 | 71 | 13.5% |
以理財為主題的書籍 | 68 | 12.9% |
親戚 | 48 | 9.1% |
網站資訊/社交媒體 | 41 | 7.8% |
社區組織(包括社工、區議員等) | 20 | 3.8% |
其他 | 12 | 2.3% |
- 長者採用甚麼方法管理你嘅資產?
採用甚麼方法管理你嘅資產 | 人數 | 百分比 |
沒有透過正式途徑(個人親身處理、非正式授權親友協助處理,如口頭上安排) | 396 | 75.3% |
透過正式途徑(設立信託、簽立遺囑、簽立「一般授權書」、簽立「持久授權書」) | 130 | 24.7% |
- 長者有沒有聽過「持久授權書」及認識?(單選)
有沒有聽過「持久授權書」 | 人數 | 百分比 |
有聽過「持久授權書」 | 84 | 16.0% |
沒有聽過「持久授權書」 | 442 | 84.0% |
向有聽過的長者提問
|
人數 | 百分比 |
所有題目皆正確 | 3 | 3.6% |
部分題目正確 | 77 | 91.7% |
所有題目皆未能選出正確答案 | 4 | 4.8% |
- 長者是否認同「公共信託」可以協助處理財務安排?(單選)
認唔認同「公共信託」 | 人數 | 百分比 |
認同 | 228 | 43.3% |
不認同 | 296 | 56.3% |
不知道/冇意見 | 2 | 0.4% |
- 長者支唔支持香港設立「公共信託」?(單選)
支唔支持香港設立「公共信託」 | 人數 | 百分比 |
支持 | 237 | 45.1% |
不支持 | 284 | 54.0% |
不知道/冇意見 | 5 | 1.0% |
支唔支持香港設立「公共信託」
|
獨居(78位長者) | 與配偶/家人同住(429位長者) | 整體(507位長者) |
支持 | 30.8% | 49.2% | 46.4% |
不支持 | 69.2% | 49.7% | 52.7% |
不知道/冇意見 | 0.0% | 1.2% | 1.0% |
- 假設患有認知障礙症時,你會唔會想:(單選)
有人代理財產管理 | 人數 | 百分比 |
想 | 308 | 58.6% |
唔想 | 122 | 23.2% |
不知道/拒答 | 96 | 18.3% |
- 管理財產時考慮的因素?(可選多項)
管理財產時考慮的因素 | 人數 | 百分比 |
有冇合適的機構/途徑 | 165 | 31.4% |
有冇合適的協助人 | 134 | 25.5% |
財產管理機構服務的收費 | 56 | 10.6% |
法律效力及保障 | 260 | 49.4% |
個人健康狀況轉變 | 204 | 38.8% |
其他 | 37 | 7.0% |
問卷調查設計
- 街頭問卷訪問形式
- 訪問地點於香港各分區(新界東、新界西、九龍東、九龍西及香港島)各選一個地點進行
- 訪問於2017年9月至10月期間進行
- 是次研究對象為:年齡55歲或以上的香港長者;本人或者配偶有擁有50萬或以上資產(包括自住物業,收租物業或其他流動資產如現金/股票/基金等)
- 在各地點訪問最少100名長者,整個調查共收集了526份有效問卷
受訪者資料
- 性別:
性別 | 人數 | 百分比 |
男 | 308 | 58.6% |
女 | 218 | 41.4% |
- 受訪者年齡:
年齡組別 | 人數 | 百分比 |
55 – 59歲 | 104 | 19.8% |
60 – 64歲 | 137 | 26.0% |
65 – 69歲 | 105 | 20.0% |
70 – 74歲 | 78 | 14.8% |
75 – 79歲 | 42 | 8.0% |
80 歲或以上 | 58 | 11.0% |
不願回答 | 2 | 0.4% |
- 受訪者的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 | 人數 | 百分比 |
無接受正規教育 | 68 | 12.9% |
小學 | 100 | 19.0% |
中一至中三 | 98 | 18.6% |
中四至中五 | 69 | 13.1% |
中六至中七 | 68 | 12.9% |
文憑/證書課程[非學位] | 23 | 4.4% |
學位課程或以上[包括碩士、博士等] | 82 | 15.6% |
不願回答 | 18 | 3.4% |
- 受訪者的居住狀況:
居住狀況 | 人數 | 百分比 |
獨居 | 78 | 14.8% |
與配偶/家人同住 | 429 | 81.6% |
與朋友同住 | 12 | 2.3% |
不願回答 | 7 | 1.3% |
- 受訪者有沒有子女:
有沒有子女 | 人數 | 百分比 |
沒有子女 | 58 | 11.0% |
有子女 | 447 | 85.0% |
不願回答 | 21 | 4.0% |